English中文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登录
国网专家:新形势下的配网发展任务

发布时间:2014-07-04 15:58:3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将带来用电负荷水平、用电结构的显著变化,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也将改变传统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功能定位,传统配电网将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必须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靠性需求,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发展重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配电网的要求,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发展概况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加强统一规划,提升发展理念,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配电网科学发展。

  一是配电网投资和规模翻番。公司把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作为电网发展的当务之急,不断加大投入,“十一五”以来年均投资是“十五”期间的两倍以上,35~110千伏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实现翻番,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能力大幅提高,为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是城市配电网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扎实推进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城网用户年均停电时间由2005年的21.5小时减少到3.9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由2005年的99.14%提高到99.95%。北京、上海等10个重点城市核心区用户年均故障停电时间降至4.5分钟,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农网改造升级成效显著。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用电需求,完成县城电网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专项工程,先后解决9个孤网运行、171个与主网联系薄弱的县域电网问题,综合治理农村“低电压”2071万户。
  四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快速推进。始终把推行电力普遍服务作为首要责任,把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电网最大限度延伸,先后建成四川新甘石联网等多项重点工程,解决了165.8万户642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五是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启动坚强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在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工程实践等方面走在前列。投运6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20座装配式变电站,安装应用智能电表1.82亿只,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1.91亿户。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个,形成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成天津中新生态城等7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六是保障分布式电源及时并网全额消纳。按照“支持、欢迎、服务”的原则,及时制定和发布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分布式电源优先上网和全额保障性收购。2013年共计并网10千伏及以下分布式发电项目1051项、73万千瓦。

  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等构成的“能源互联网”为重要支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负荷快速增长,功能和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快配电网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已迫在眉睫,亟须加快实施电能替代。经测算,2020年公司经营区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现在的1.6和1.8倍,配电网建设亟须加快。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要求加快配电网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城镇化将大大提高居民电气化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善将使家用电器的数量增多,电气化水平得到提高。按照2012年全国城市人均用电量与农村人均用电量的差距计算,城镇化将使用电量每年至少增加16亿千瓦时,对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承载和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加快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当前,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智能电网集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最为关键的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服务于大电网,而且服务于电力终端用户,可以解决精确供能、电力需求侧管理、电网自由接入、多电源互动以及分散储能等问题。

  未来配电网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与微网将会在配电系统中大规模存在。预计到2015年、2020年,我国各类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将分别达到7400万千瓦和1835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天然气增长最为迅速,分布式风电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配电网将从传统的“无源网”变成“有源网”,潮流由单向变为多向,对配电网短路电流水平、继电保护配置、电压水平控制带来一定影响,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大量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会接入配电系统。电动汽车将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总量将分别达到50万辆和500万辆,局部地区配电网将要承载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因此,需要加强规划设计、接入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提高配电网的适应能力。

  三是能源消费模式将会因用户与配电系统间灵活互动机制的建立而改变。随着电网的发展,用户将迎来更科技、更高效、更便捷的智能配电系统,以确保用户更安全、更经济、更方便地使用电能。

  四是配电系统将会成为电力、能源、信息服务的综合技术平台。随着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智能电器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配电系统将会成为电力、能源、信息服务的综合技术平台。

  五是先进的信息网络、传感网络及物联网将在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未来配电网需要解决传统电网的信息系统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方面的瓶颈,核心技术涵盖从传感网络至上层应用系统之间的物理状态感知、信息表示、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

  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 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为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国家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配电网建设,以“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协调性”的基本原则,在2020年全面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坚持差异化原则,贯彻先进规划理念,统筹各地配电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靠性需求,遵循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实践现代配电网规划;坚持标准化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推行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架结构规范化;坚持适应性原则,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趋势,推进配用电智能化建设;坚持协调性原则,坚持电网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利用智能电网高速发展的有利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要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配电网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工作。

  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要多措并举加快配电网建设,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打造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农村电网整体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发展。

  新型城镇化将朝着更环保、更科学、更高效的目标迈进。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发展,必将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自:博耳电力


     上一篇文章: 万亿规模引发智能家居巨头角逐战
     下一篇文章: 国网青海电力:全力推进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联系电话:13928438400      钜泉计量芯片代理(ATT7022,ATT705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联系我      www.meteringchip.com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38360号